黎明中学 王梅秀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同仁们交流分享自己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心得,放假前,林主任给了我这个任务,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家校沟通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讲究交流的艺术和技巧。在坐的很多我的优秀的同事们在家校联系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方式,更希望我的拙见能得到老师们的指正。
首先我们还是得说说什么是家校沟通。
每个老师都说他今天上课情绪不对,一直伏在桌子上,是因为身体不适还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得打个电话问问。而他最近单词小测连续三次不过关,数学也只考了9分,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还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是谈恋爱了?得赶快与他父母联系。他参加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年段考了第一,太高兴了,得把这个好消息与他父母一起分享,一起表扬他!半期考结束了,但又遇上甲流,不能召开家长会,要不要先以一种书面的形式先让家长们获知孩子们的成绩?
这些琐事便是我们每天教书育人都会遇到并且所要做的事。这就是家校沟通,通过家校沟通这一方式,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思想变化,以及准确获悉学校的相关信息,与学校共同分担教育学生、乃至管理学校的责任。因此,教育离不开学校,但教育又不能仅靠学校,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家长一起努力”,是许多校园管理者的心声。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本着一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心去创造家校沟通的机会,也需要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家校沟通的平台,搭建教育教学的新桥梁。
家校沟通有哪些形式?目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家长会、家长到校、成绩单、书面通知等形式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 二是以互访、书面、电话联系、发短信等方式针对某些孩子出现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个别沟通。家校联系的形式不拘,贵在有效。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遵守以下原则:交流的目的要明确,时间要科学,方式要恰当。
那如何家校沟通更有效呢?
家校沟通第一种形式,即书面通知和成绩单等简单的书面形式。事实上,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只处于纯粹的告知和被告知的关系,对家长而言,对孩子的校园日常表现缺少较为全面的了解,会造成分数论成败,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和家长无法进行直接地交流与配合,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种形式,及家访、家长会等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是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每一次家长会,学生们都非常紧张,考得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考得更好,考得不好的那就火冒三丈了,所以每一次家长会,常规的说完之后,我都希望家长能够面对事实,不要选择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我首先希望家长能够冷静、理智地分析这次成绩,而且希望他们回家之后,与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这次考试成败的原因,重点是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才是关键。我希望家长们多说“孩子,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你,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第三种形式,即电话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也大有讲究,切记,不要激动。不要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电话。交流前要充分准备。要把学生上课、下课、作业、考试成绩,所思所想都要心中有数。打电话的时间,我也认为大有讲究。切忌一大早就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会非常反感。上午不是急事我也一般不打电话,家长们也很辛苦,才刚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又要担心自己的孩子,一天都很烦恼。中午一些家长有午休,一般不打电话。下午3-5点可以打电话,但我认为打电话的最佳时间是晚上7-9点,应酬多的家长就另当别论了,这时家长家里的事大概都忙完了,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也不会影响他们的休息。而且这时比较放松,心情比较好,交流比较顺利,而且,这时候孩子也在家里,可以马上教育孩子。当然,如果学生犯了大错,生病了或者确实要已家长及时交流,那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而且我们在电话交流时,还要讲究语言技巧。应该用“三多”原则与家长交流:多一份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
第四种形式,即“家校通”网络联系方式的普及。目前,我们年段试行的“家校通”网络平台。以及时性、方便性、灵活性等特点,获得了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的一个通知,我们科任老师的要求,老师一个短信全体家长就知道了。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说,我们今天发了英语试卷,希望家长都知道这个成绩,发一个短信就搞定了。暑假我回一趟老家,结果我班上有一位学生与母亲吵架离家出走,急得打电话给我,问能不能帮忙。我马上想到家校通,我就发了一个短信,问哪个家长知道这位学生的下落请立即通知我,结果,好几位家长立即给我回了短信,告诉我线索,其中有一位说就在他家里。可见家校通真的很方便。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方式,我和家长不知要经历多少波折才能找到这个孩子。
可以说,“家校通”是一座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便捷的信息化桥梁。
第五种形式,善于抓住特殊时间、特殊事件发生时的契机,因地制宜地创造家校沟通的机会,会有出其不意地的效果,
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我有一位同学,她是语文老师,有一次闲聊,她说了这样一件事。初二有一篇课文,是中国学者胡适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写胡适艰难的寡母如何全身心的爱孩子,教少年胡适为人处世,特别文章中写到母亲对他苛刻的教育,如犯错晚上不许孩子睡觉,拧他的肉不许他哭出声来等等,我同学布置了一个很特殊的作业——母子同读《我的母亲》,母子各写一篇读后感,特别是以孩子与母亲的角度如何看待胡适母亲这种苛刻教育。作业完成很好,很多母亲与孩子之间展开了辩论,但是母子之间有一个共识——就是母亲永远爱着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种很巧妙地家校沟通,在教书的同时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这种书面文字便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很值得我学习。所以老师用心了,便能创设出很多有效地家校沟通方式。
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但是,家校沟通必须注意遵循一个根本的原则: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做好家校沟通,需要我们多用心,多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