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69岁的福州市黎明中学校长王天德
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69岁的福州市黎明中学校长王天德。虽然这是第25个教师节,但对王天德而言,今年已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第46个年头。1963年,王天德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2001年在福州三中校长职位退休。但他并没能就此过上轻松的退休生活,这边刚退休,那边就被黎明中学聘请担任校长至今。
提起王天德校长,他在福州市教育界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福州市很多中小学校长的老师。1991年他被聘为福州市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兼职教师,先后为几十期校长培训、提高班、青干班学员授课。他还是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常务理事、福州市中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曾被评为首届福建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福州市首届十杰教师、福州市优秀校长、全国重点科研课题管理优秀校长、福州市首届“十佳”校长、福建省民办学校优秀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新的学年刚开始,王校长正组织对入学新生进行规范性培训,培训主要围绕学生的人生品格和学习品格展开。王校长说,初中生是奠基这两种品格的关键时期。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善”的向往,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慈悲心和责任心。王校长指出,传授知识不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为人之师,应该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去铸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王校长在教育岗位上工作46年,其中在福州三中担任副校长4年,担任校长14年。他在学校工作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立德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用宽阔的视角来体察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综合素质教育系统工程。
从2001年受聘黎明中学担任校长至今,他每年都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艺。他认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应只遵照学校的升学率,而是要以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对社会的行为。在他担任黎明中学校长后,学校从重点关注毕业班迁移到关注入学新生,重视对新生的品格教育培养。每年新生入学,王校长都要带领几个副校长,与每个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从而积极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王校长早在福州三中担任校长时,就提出了“三气”理念,即学生要有书卷气、教师要有学者气、校长要有专家气。而他自己首先积极践行,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他坚持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编写了四十万字的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形成“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特色,在全国基础教育的研究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并正式出版《写作阶段训练教程》、《世界中学生作文大观》等专著,在全国、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示范性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初步实践》、《应着力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等十几篇论文,多篇获奖,有的收入《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汇》。并在全国、省、市有关教育研讨会上做过许多专题讲座。
在王校长的带领下,黎明中学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学校曾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今年获得了省级文明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还连续三年培养出福州市中考状元,每年向福州一中、福州三中等省一级达标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王校长说,在他眼里,学校分两种,一种是好生源造就的好学校,另一种是造就好学生的学校。他表示,教师是一种爱的事业,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重要品格,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状元,其社会价值是一样的,因此适合教育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今年我已经69岁了,但为了学生,我会继续努力的工作下去”。王校长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颜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