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黎明中学信息组 庄如真
一、 案例主题
随着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也日益突出。教师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校以“有效引导、主动学习”课题作为科研兴校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案例背景
本课根据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综合活动:布置学校的图书馆》中的活动二“制作一张电子阅览室的座位表”。考虑到学生对电子阅览室接触有限,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处理,将该例子改为学生常见的“班级座位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直观,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节校专题公开课,由于心理因素,在实际教学环节上可能有些偏差。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中创建表格的三种方法以及设置表格的方法,特别是表格底纹填充和边框颜色的设定。开课班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学习态度端正,而且实际操作水平也较高,所以,他们对前面的内容掌握较好,为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学生的情况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运用word的表格的创建和边框的编辑功能,扩充表格的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利用表格的线框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特殊表格的实例。
(3)情感目标:体验表格功能运用的多样化和在实际灵活应用带来的成就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表格的线框功能把“座位表”中主要区域用线框勾画出来。
(2)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线框功能中的各种边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和选择与设计
因为之前的内容已经为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有效、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方式,任务由简单到美观、单一到多样,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工具
利用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示例和操作过程。
七、案例描述
(一)引入
通过“表1”和“表2”对比,发现两张表格的不同之处。
表1
相片 |
姓名 |
林美丽 |
性别 |
女 |
年龄 |
保密 |
星座 |
天秤 |
兴趣爱好 |
游泳、打球、读书、上网…… |
人生格言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师:“表1”和“表2”在有什么不同?
生:不同之处在于边框,“表1”中每个单元格都有边框,而“表2”中只有部分单元格有边框。
师:好,观察很仔细!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见过类的表格?
生:班级座位表、位置分布图。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表格中的“线框”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通过对比两张表格,学生感觉比较直观,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明白了本课的知识目标,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
1、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操作方法
师:参照课本第26页“电子阅览室座位表”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如何制作“表2”所示的表格。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示,看看他是如何完成的。
生:(演示操作过程)
(分析:引入新课时,很多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活动一”则刚好能满足这种需求,恰好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教师点评并讲解:
师:很好!虽然没有完成,但是本课内容还没学习,这位同学能做到这种程度,值得表扬!下面老师就把这张表格制作过程简要地介绍一下。
(1)“线框”功能
“线框”所在的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如下图所示。

打开方式:“视图”菜单下“工具栏”中的“表格和边框”选项。
“线框”功能包括:线型、粗细、边框颜色和框线功能。
(2)思路:先创建表格,然后把表格的所有边框取消,最后添加需要显示的单元格的边框。
(3)操作步骤:
第1步:创建一张14列11行的表格;
第2步:选中整张表格,单击框线中的“无框线”,此时,表格以灰色的虚框显示;单击“表格”菜单中的“隐藏虚框”,隐藏整个表格的虚线框;
第3步:选中整张表格,选择“双线型”,单击“外侧框线”,以表示教室的墙体;
第4步:选中门所在的单元格,选择“点划线型”,单击“右框线”,用于标记门的位置。
第5步:同样用“线框”功能,把学生桌的具体位置表示出来,并给每一位置填上姓名。
师:在第5步中如何能快速实现学生桌的外框设置?提示:参考同时选中多个对象的方法。
生:按住Ctrl键,将所有学生桌的单元格同时选中,再添加框线。
师:在第5步中输入学生姓名时,如何让单元格的列宽根据内容来调整。
生:选择“表格”菜单下的“自动调整”中的“根据内容调整表格”选项。
(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表2”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详细介绍其操作步骤,并且合理设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二:学生实践环节
师:请同学们完成“座位表2” (路径:F:\初一实践索材)中所示的表格,即时保存,位置:F盘下自己的文件夹中,文件名:座位表。完成后提交于教师机。
生:(操作)
师:(巡视学生,并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简要点评。
(分析:对完成好的作品予以肯定和表扬,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三)自由创作
展示如下表所示的座位表:

师:这是其他班级的同学完成的表格,请完成的同学自由发挥,将座位表设置更加美观,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分析:利用知识拓展形式来补充课堂知识,让程度好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同时,也更加激励全班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四)课堂小结
师:Word表格的用途很广:存放相关联的数据;画各种位置分布图;规划板报等。这节课我们利用表格的“线框”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
(分析: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本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操作的印象。)
八、课后反思
新课引入采用对比的方法,“表2”的形式较“表1”来得特殊,并且来自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因此,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不使他们觉得机械、乏味。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试,如此就自然而然地把他引入到自主学习的环节。接着,教师讲授新课,学生听课的目的就更明确了。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应突出“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完成“座位表”,首先要构思:先创建表格,然后把所有边框隐藏,最后再为主要区域添加框线。只有能正确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时间原因,本课有些细节设计还不够完善。比如:可以把讲授新课过程中“如何能快速实现学生桌的外框设置”和“输入学生姓名时,如何让单元格的列宽根据内容来调整”这两个问题渗透到学生实践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待这些问题出现后,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解决;无法解决时,教师再来总结。我认为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如:自由创作阶段,这个阶段是展示学生个性的阶段,也是学生最具成就感的阶段,但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展现,有些遗憾。